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2篇
  免费   337篇
  国内免费   127篇
测绘学   323篇
大气科学   198篇
地球物理   750篇
地质学   277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35篇
自然地理   5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从摄影光学理论出发,推导摄影物镜成像系统的基点位置公式;利用针孔成像模型,分析得出摄影物镜的投影中心即为成像系统两节点的等效;简要阐述双介质摄影测量的传统观点,利用同一摄影物镜在不同介质中构成的光学系统,说明双介质摄影测量成像系统基点位置相对单介质时发生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与传统观点不同的看法——双介质摄影测量共线理...  相似文献   
32.
针对无控制点情况下星载SAR地面目标高精度定位问题,提出在整个成像条带中任选一景SAR影像,并基于全球DEM数据生成模拟的SAR影像,然后通过自动或半自动匹配方式寻找一个控制点,修正整个条带的轨道参数,从而消除了系统误差的影响,提高了整个SAR条带影像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33.
手持GPS定位精度与误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探讨在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两种模式下手持式GPS定位的稳定性,得出合理的观测时间长。通过不同时长的观测数据的对比分析给出:实时定位与长时间定位观测值之差在1m之内。手持GPS绝对定位的准确度即测量的结果与其真实位置符合程度非常高,能够控制在亚米级的范围之内。在卫星个数较多的情况下,实时定位的精度也能控制在亚米级的范围之内。利用单点定位系统误差改正模型,消除或减弱某些误差后能得到更高的精度,使得单点定位精度达到半米之内甚至更高。  相似文献   
34.
Location-Based Services (LBS),an emerging new business based on smartphone and mobile networks,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Most of these LBSs,however,only offer non-seamless indoor/outdoor applications and simple applications without giving stakeholders the chance to play an active role.Our specific aim is to solve these issues.This paper presents concepts to solve these issues by expanding the Open Location Services Interface Standard (OpenLS) to allow seamless indoor/outdoor positioning and to extend the content of the services to include information recommended by stakeholders.  相似文献   
35.
2014-03-27、30湖北秭归4.5、4.7级地震前,震中区附近发生过多次微小地震活动。双差精定位显示,这些小震集中分布在仙女山断裂北段西边次级小断裂附近(区域一)和北端端部(区域二)。结合近场地震波谱分析和区域地质构造特征认为,区域一的微小震主要为浅表塌陷事件,区域二的多数为构造地震事件。将区域二15次ML1.2以上事件震源机制解参数统计结果与该地区3次4级以上主震震源机制比较显示,两者的节面走向均为NNW和NE,力轴(P轴和T轴)的方位与倾角也基本一致,总体上均与区域应力场方向基本一致,反映了两者受力方式具有一致性,但两者的破裂滑动方式有差异,可能与仙女山断裂受库水作用活化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36.
根据国土管理部门的业务需要,城市三维地籍测量之地下空间要素的测量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地下管线的测量、探测项目不断增多,管线定位、埋深探测技术在城市地下管线基础数据采集和三维数据库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目前地下管线实际应用的几种探测方法,并从应用电磁法探测地下金属管线的基本理论出发,对三种观测系统的定位及埋深探测误差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相似文献   
37.
主要介绍了五大连池风景区微信公众账号的建设模式,微信公众账号作为景区的宣传推广工具,为游客提供智能化的自助导览服务,解决游客旅行前、中、后所需,实现智慧旅游移动端应用,集旅游推广营销与游客旅行服务构建一体化移动端产品。微信公众账号还将以二维码的形式,在"天地图·五大连池"门户网站、景区入口以及各大商场、酒店醒目位置展示,作为打通线上线下的必要环节,以提升游客访问量,形成智慧旅游O2O闭环。  相似文献   
38.
星点的精确定位为后续的导航解算提供数据支撑。基于高斯分布原理进行星点模拟,为星点定位提供图像数据。分别介绍了质心法和高斯曲面拟合法的亚像元细分定位原理,并研究系统误差、随机噪声、分割阈值、星等和星点坐标分布5个因素对星点定位精度的影响,分析两种方法的异同点。对模拟的星点进行定位分析发现,星点距离参考点越远定位误差越大,定位精度随噪声增大而降低。实验表明,相比高斯曲面拟合方法,质心法具有更好的实用性,其定位精度对星点的像元信息依赖性较小。  相似文献   
39.
天井山金矿的矿化类型有石英脉型、蚀变岩型和千糜岩型,构成复合金矿化体系,各矿化类型的成因及时空配置具有密切的内在成生联系,组合产出特征明显。主成矿期成矿演化可以划分为微量金-石英阶段、金-单硫化物-石英阶段、金-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阶段和微量金-萤石-方解石-石英阶段。矿体主要赋存于接触带构造及其附近,呈脉状、透镜状,膨大狭缩、尖灭再现、舒缓波状产出特征明显;断裂产状变化处及裂隙发育地段易于形成厚大富矿体,矿化发育程度与基性岩脉空间关系密切。矿体总体走向NE,具有浅部NW倾向、NE向侧伏,深部SE倾向、SW向侧伏的定位规律。其空间定位产出样式可分为外接触带型、接触带型和内接触带型。  相似文献   
40.
Recent hydro‐climatological trends and variability characteristics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Lake Naivasha basin with the aim of understanding the changes in water balance components and their evolution over the past 50 years. Using a Bayesian change point analysis and modified Mann–Kendall tests, time series of annual mean, maximum, minimum, and seasonal precipitation and flow, as well as annual mean lake volumes, were analysed for the period 1960–2010 to uncover possible abrupt shifts and gradual trends. Double cumulative curve analysis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in hydrological response attributable to either human influence or climatic variability. The results indicate a significant decline in lake volumes at a mean rate of 9.35 × 106 m3 year?1. Most of the river gauging stations showed no evidence of trends in the annual mean and maximum flows as well as seasonal flows. Annual minimum flows, however, showed abrupt shifts and significant (upward/downward) trends at the main outlet stations. Precipitation in the basin showed no evidence of abrupt shifts, but a few stations showed gradual decline. The observed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 could not explain the decline in both minimum flows and lake volumes. The findings show no evidence of any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for the Lake Naivasha basin over the past 50 years. This implies that other factors, such as changes in land cover an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have been responsible for the observed changes in streamflow and lake volumes.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